第39章 无标题

作者:明王非忿怒尊
更新时间:2012-12-02 19:44
点击:413
章节字数:864

举报章节
选择正文字体:

本帖最后由 明王非忿怒尊 于 2012-12-2 20:58 编辑


本篇后记:对昆曲最早的印象是源于小时候电视里,家里老人很爱看戏剧,也不拘昆剧京剧,那时候只觉得咿咿呀呀,睡觉听了都嫌吵,实在不能说是有什么趣味。


后来有了电视的“换台权”,看到戏曲台或者戏曲节目,总是会迅速播过,生怕耽误一秒看动画片电视剧的时间。


再后来大了,也曾假模假式听过几回京剧,看过几本书。


昆曲?仿佛里我的生活太远。


前几年有基友对我极力推荐,只说觉得扮相唱腔都美的不可方物。说来惭愧,这篇已经完结,我也没正正经经的听过几折戏。


不过,第一次听《牡丹亭》游园的选段,也就是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时着实惊艳了一回,单雯里面杜丽娘的扮相实在是美极,活脱脱从画里走下来的美人儿。唱腔也极其婉转绮丽,便是那名为“水磨腔”所含的如行云流水、慢慢厮磨之意,直磨的人心里沁出水滋润的化在心田。她虽然是新秀,但是胜在年轻,鲜嫩嫩的仿佛能掐出水来。


图书馆里关于昆曲的资料太少,所看的资料里昆曲不过三四本,京剧到占了多数,不过其实很多京剧大师幼时都先练昆腔再练皮黄,倒也殊途同归。


昆曲书中一本是于丹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是于丹之前所讲昆曲节目的集成。书中除了所选的昆曲选段之外,都不大值得读。只是后记中关于于丹对旧时所识的昆曲大家以及玉成此节目的友人的回忆与感激着实虐心。


那个节目我没看过,观众反响褒贬不一,文人倒是大多贬大于褒,只是这些随手动动笔刀喷人诛心的所谓文人不能理解,对于一个市场萎缩甚至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艺,这个节目有着怎样的意义。


那些已经“成角儿”的乃至年近古稀的曲艺家们,都是那么的热忱,仿佛在做一件人生顶重要的大事。


不过,这也的确是一件顶重要顶重要的大事。


看完这些资料,我就忍不住疯魔般的想要把这个故事一气写完。


昆曲里的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那么鲜明,真切而执拗。历经六百年而丝毫不损其光芒,灼热的耀眼。不能忘记,怎能忘记?


如今故事写完,我想去看看那个节目了。


《情深不易》这个故事以牡丹亭题词里的一句做引,而本记亦可用牡丹亭中一句作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另:今天出地铁时看到帝都皇家粮仓有牡丹亭的演出,帝都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就是价格着实不菲。


另另:最后那句原句是:“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求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 我很需要知道哪里不足

><谢啦~



我要打赏

打赏请先登录

粉丝排行

您目前的粉丝值是:-
排行是:-
打赏动态 更多
  • 还没有打赏记录
没有找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