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来自一个作者的话……
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出来说说。
《桃花误》一篇短文从本质上讲不算百合,甚至也没有多少感情的成分。
梅娘对文眠是一见钟情,但在这之前,我写了她的家庭背景,所以说她一见钟情的不只是文眠这个人,更大一部分是这个人背后代表的东西,自由等等,但她出于不得不而嫁人,那是她的责任,是她对父母的孝顺,是家庭的承担。所以后面说,她记不清文眠的长相,却对文眠念念不忘。因为她眼中的文眠是她想象中的文眠。如果当时没有文眠这个人出现,她可能会一辈子平顺,不至于冷落杜鲁方三年,也可能不至于郁郁而终。
而文眠对梅娘也同样没有多少感情。从闻一寺见到背影有个印象,再到梅娘出嫁时见到她落泪有点诧异,再到最后见到她死去。有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觉。所以她出于同情,也是出于自身漂泊太久太过疲惫,才会一直守在梅娘坟旁。
再说文眠这个人。她很有悟性,有佛根,但她内心缺少一点“着落”,所以没有佛缘。勘破勘破,先有勘然后才有破。她心中什么都不在意,当然从来没有“破”。所以她最终长留梅娘坟旁,这就是文眠的“着落”。
至于感情,就在最后两段后记里了呀……只可惜她们的感情刚刚可以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最后再来辟个谣,梅娘是在最后死前才知道文眠是个女子,所以说“今日君来,何故挽红妆”。
以上。
嗨我是官博皮下之一,按约定来写读后感!不过我文看的不多,并不懂行,可能无法弥补你评委的遗憾……
就个人角度来说,桃花误的故事挺有想法,作者文字也有功底,若说只想讲这么一个淡如秋水的伤感故事,那已经挺完整了。特别是在一个百合征文比赛里选择这么写,也带了种自我坚持,很有意思。
倘若要说不足,那我觉得故事性还不够,特别对于“误”这个主题的点明的力度不够。说是误,其实她们俩谁都没有误什么,都是按照既定的节奏在走,都是一种最终的妥协。导致看完觉得略显平淡,惆怅的心情渲染力略逊。
梅娘二九未嫁本身就有一定的抗争性,最后嫁也充满了无奈,她不喜欢杜鲁方,从小就认识喜欢早嫁了,惊鸿一瞥文眠后或许多了一种向往和心结,但对她本身没有任何改变,她必须结婚生子,无法像文眠那样浪迹天涯。而杜鲁方早死,人言可畏,更是一个彻底被动的外界选择,即使她那天没有为了文眠掀开头帘,那种社会环境下依然会有其它的流言蜚语去责怪她,所以她无论如何谈不上“可能一生平顺”,她的坎坷一生是不以个人意志和心结为转移的,也没有因为文眠而更惨或更好一些。
比起梅娘,文眠或许算得上是“被误”,她最终因为媚娘的儿子落了根,但这依然是她在万水千山勘遍后注定的心念一动,或早或晚罢了。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最终不得自由,被向往的人最后随她而驻留。但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处理的不够到位,导致也许你能说通,但你无法说服读者这是必须的。所以说误其实两不相误,说悲也就缺乏了冲突和张力。我觉得在这方面如果再适度调整,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选题,其实是可以写出更多的感觉来的。作者加油。
标题:我是persica,回复作者的回复
persica的账户名称申请了的第二天就忘掉了,尝试登录了很久,都失败了,故而过了很久正好又失眠重新申请了一个帐号,来回复作者大大。以下是正式回复内容。
大约每个人对自由的定义不同吧,我从你描写的文眠身上没有感受到她的自由,反而隐约觉的她有点像自我放纵与自我纠结的矛盾体,可能我觉得真正的自由的人,内心应该是豁达与乐观的吧,就像我喜欢的脱口秀主持人艾伦那样。以上我只是想表达我没有往自由的方向去想以及我对自由的片面的一些浅见。还有我为什么会有“她是男人,所以很期待”这句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她是她一见钟情的男人,所以很期待”,我以为你给她们的设定是文眠当时的形象是梅娘心中希望的夫君形象,哈哈,是我理解的浅薄了。因为我觉得每个女孩对自己的另一半大约有自己的想象吧,还有看到一个僧人站在那儿,让我看到自由这种意境,实在有点难度。所以就直接理解为一见钟情。
关于大大说的第二点,我可能表达夸张了点,大约爱情小说里总是美丽的姑娘爱上俊美的小伙,突然美丽的姑娘在寺庙的后院爱上一个僧侣有点反应不过来,而且想想总觉得寺庙和僧侣服都是充满庄重和禁欲感的东西。
第三点,二九年华确实是我智障了,但是大大你想想我那今天注册第二天就忘了帐号和昵称不一样的鱼一样的记忆,大概也就能理解我了。
第四点,我觉得文眠从始至终都没有错,她为什么要对梅娘有愧?文眠既然是自由的象征为什么又在寻找自身的着落,而且还是死后的安息之所。这让我感觉文眠这个角色内心的不安。自由的人云游四方,四海为家,珍惜当下,不理死后吧。
当然大大对佛学引用颇多,我对此一无所知,如有不当之词,望勿怪。
标题:两位主人公
写的比较隐晦的 文笔是真的不错 每每读来皆行云流水之感
桃林初见误终生
先谈我比较欣赏的文眠 有佛根而无佛缘 心无着落 世无思念之人 梅娘嫁人之日 可算是梅娘的一个情感宣泄 但对文眠而言并无特别意义 梅娘之死我原以为文眠终可了却尘缘 以期“勘破” 不想一个“心中空空,了无执念”之人追究落入凡尘 可惜
再说梅娘 年芳二九而未嫁 寻觅精神寄托之人 只是这人出现却是“遁入空门”的僧侣 遂嫁 身虽已无望 然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 一个比一个沉重的责任的压下来 心无寄托的弱女子如何承受的起 今日君来,何故挽红妆?梅娘最后一丝念想幻灭。虽然最后的番外交代“我名梅沁,多年前,在闻一寺见过你”,我不认为这是梅娘对文眠女子身份的接受,正如作者所言,她爱的是文眠代表的自由。可叹。
总的来说二人之间并无确切的女子间倾慕之情,更多的是在对方身上寻找寄托。
细节处理方面 最喜欢文章前两段 两句话写尽两个人的一生 可见作者文字驾驭能力
最后文眠守着梅娘的墓以及照顾杜勤,入世太深,和文眠的性情略有冲突。
这个算长评吗?话说我第一次给别人写评论啊!给作者打call~
标题:求而不得的悲剧故事
人物充满悲剧色彩,表达特定环境下底层劳动者求而不得的悲惨人生,这是段悲剧的单相思的爱情故事。然而梅娘爱上文眠这一女性角色的剧情在这里我觉得并不合理。因为梅娘一直以为文眠是男人,所以很期待,然而当梅娘死前发现文眠是女人,文中表达的情感却是又惊喜转变到浓浓的绝望,甚至加速了她的死亡。还有一点,梅娘对文眠的一见钟情刻画的草率且略微不合理。一个信佛之人对僧侣应该是敬仰之情,梅娘看上身穿僧服的文眠这不太合理。即便文眠在桃花树下惊为天人,在寺庙那种环境中产生的应该只是惊讶之感吧。既然文眠入佛门前也在游历四方,那么为什么不给她们的爱情加个梁山伯式的相遇和英雄救美的情节让梅娘在后院的反常变得更加合理呢,而且在你所描述的农耕年代,女孩29未结婚大概是嫁不出去了,怎么可能和梅娘一起长大的村长的长子还未婚呢?29岁嫁给村长长子也算是极好的姻缘了。还有梅娘老公死后,你描写道,梅娘的余生寄托于幼子生上,本以为会看到梅娘会奋斗到儿孙满堂然后让文眠知道她的心意,你却把梅娘写死了。最后,文眠你一直重点描写她的洒脱,但是最后却莫名其妙的收养了梅娘的儿子,并且在她的墓边定居,这是明显的最不合理的地方。文眠本就无所求,梅娘也并没有表达她心中的爱慕之情。文眠可能会接收阿勤送到闻一寺,然后云游四方寻找内心的佛理更加合理一点。并没有理由带着梅娘的儿子守着梅娘的墓。这已经超出了一个陌生人对别人的情感。总体来说文章文笔不错,但是缺少剧情,不够引人入胜,有狗血,但是不够狗血。大约想描写女性间的爱恋,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个女性对幻想的男性文眠的单相思,这段是蛮惊人失望的。人物悲剧色彩过重,文章情感沉重,情节缺乏惊喜。我觉得如果作者写文眠游历四方的经历的挑战,爱情和友情,比梅娘的悲惨人生更加能够吸引读者。现在不是以前的社会,悲惨的故事很难引起共鸣,有冒险和挑战,失去和收获,爱情与朋友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标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文章情感相当含蓄,文字精炼,文笔必须赞赞你啦,不过,文体太短,感觉没看够,就没了……没了……
文章的感情线很含蓄,就像暗夜幽花,唯美,独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含蓄,内心戏里不容世俗的纠结伤心表现得就欠缺了点,难免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文章读完一股子遗憾的味道,梅娘必然是爱着文眠,文眠必然也有心悦梅娘,只是各有各的归处,不能说必须要在一起,各自的结果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互相成全罢了。只是不能在一起总是令人伤感,但喜欢一个人本身就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尤其是看着就像两个人自己的专属秘密一样,若是偏伤感,心有戚戚焉。(单纯个人理解,仅供参考)下次希望作者写感情戏稍微欢脱一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