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标题

作者:tlice
更新时间:2006-11-28 15:22
点击:1695
章节字数:3562

举报章节
选择正文字体:

一 八路不好客


顾筝最不喜欢的,就是她自己的名字,读起来的时候总会令她想起那件古老的传统乐器,本能的嗅到一股陈腐之气。

顾家是雍山有名的地方大族,从曾祖父一辈算起,出了二个进士三个举人,其中有两个做到了知府,着实光宗耀祖,顾老爷子是秀才出身,长子顾简,黄埔军校出身,如今是第九独立旅的旅长,就驻在雍山,也算得上是小小一方诸侯,次子顾符,留学法国,曾经在北京执教化学,如今随着国民党撤到了重庆,依然自食其力,只有顾筝自己,在顾老爷子和大哥的双双严令下,不得已中断了学业,回到了雍山县城。

按照顾简的话说,就是“国难当头,男儿报国,女子守家,此为我国五千年之传统”,但这句话对十六岁就敢自作主张报考西医的顾筝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对那些守着自己的警卫员也没少生气。一来二去,顾大小姐“脾气不好”的名声就传开了。

这一天顾家来了远客,从重庆回来的顾筝的表哥许鸣,还有顾筝英文的启蒙恩师杨神父。杨神父是美国的传教士,和顾简交情也不错,到底外国人面子大,一番抗争一下,顾家就放顾筝三人出门踏青了。

其实顾筝也别有用意,她想让对连连战败的国民党颇有微词的许鸣亲眼看看国民党抗日的力度,而许鸣呢,也想借机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雍山里的八路支队。

说起雍山里的八路,就不得不提到与顾家并称“雍山县城半边天”的凌家。

凌家也是书香门第,五代之内,出了一个进士五个举人,与顾家不相上下,但那唯一的一个进士一直做到了翰林院掌院,说起来就比顾家光彩得多了。凌老爷子是同治家间的进士,长子凌广声在上海经商,次子凌广德曾是中央军的旅长,后来英年早逝,第七个儿子,就是人称“七少”的凌广业,早年留洋,学了一肚子洋墨水回来,没能把祖业发扬光大,却成了雍山有名的共匪头子“凌司令”。凌七少二年前在日军的围剿中战死,如今把它改编成八路军雍山分区支队的那位司令,也姓凌,人称凌小司令,就是凌家的养女,凌广业的义妹,凌初。

这位凌初也颇有来历,当年凌广德回乡探亲,带了一个警卫营,顺路剿匪安民,一口气抓了三十余个土匪,十几个共匪,其中一对共匪夫妇,还带着个婴儿。凌二少爷军人杀性一起,没二话,统统枪毙。凌老爷子叹息一声,要了纸笔,大书“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就这么把那个婴儿救了下来,由凌家人抚养长大,因为有这么一段前因,给那孩子起的名字就是凌初。

凌司令拉起大旗是七年前,那时凌初只有十二岁,也跟着上了山,真正应了“龙生龙,凤生凤”那句老话。这位凌小司令也颇有成就,眼下手底下有近两千人,与日军,国军分庭抗礼,在雍山百姓口里,几乎成了呼风唤雨的神仙。

凌老爷子在凌广业上山的时候就把和他断绝了关系,领着剩下的四个儿子在县城里闭门读书,不惹是非。顾简也因此对这位“匪属”极为客气,顾筝也曾经见过几次,老爷子慈眉善目,实在想不出来居然会养出那样刚烈的儿子来。

许鸣对共产党极其向往,对八路军极为钦佩,开口闭口都是“平型关”,但此番亲眼看见顾简一旅军容整肃,也不由得称赞,顾筝自然兴头更高,几个人越走越起劲,越走越远,走出了警卫营的布防范围,结果——出事了。

真跟人们传说似的,几个蒙面大汉跳出来,把几个人捆吧捆吧,用口袋一装,就扛回去了。

绑票!

其实顾筝起初不怎么慌,土匪多半是为了求财,自己家资殷实,被看上也不算意外。但两天过后,几个人都有点慌神了。这些土匪根本没提条件,整天带着自己赶路,言谈之中也颇为尊重,晚上松绑,顾筝检查检查自己身上东西,一根布条都没少。

不拿表记去要钱,哪家人肯信啊?难道是为了报仇?以顾简那种逢匪必杀的军人性子来说,仰慕——多半不可能。

十几个土匪带着几个人又赶了几天路,一天晚上到了一个村头的小树林里,为首的大当家把盒子炮抽出来,一抬手——

三个人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睛。耳边枪声大作。可是等听到一阵脚步声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一片灰扑扑的土布军装,土匪一个都不见了。

八路?

好好的土匪怎么变成八路了啊。三个人大惑不解。

其实很简单,土匪——抓错人了。

这位土匪的大当家姓徐名保柱,绰号徐二虎,日后在雍山也是响当当一号人物。但遇到顾筝的时候,还只是个新拉旗的不成气候的小土匪,手底下十三四个人,只有两只撸子,一只盒子炮。

这年头没钱不成,几个人就把主意打到县城里的富户身上了。也难怪,日本人一进雍山,地主老财们都卷卷铺盖逃进县城了么。其中有一个富户姓李,人称李三爷,儿子也是留洋的学生,徐二虎听说这几个月要回来探亲,就在县城外埋伏好了,正好遇到顾筝。

要是只有顾筝和许鸣两个人徐二虎大概还会有些犹豫,可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杨神父呢——洋鬼子,醒目啊。

徐二虎二话没说就把人抓回来了。过后一查居然是顾大小姐,顿时这几个人成了烫手的山芋。

钱是不能要了。送回去?依顾简的脾气,你是土匪?杀!

扔在道边让他们自己回去?就凭这几位娇生惯养的来头,要是出点差错还不是要自己的命啊?

商量来商量去,后来二当家起了个主意,现在八路不是和国军交情好么?咱们扔八路地头上,他还不得给顾旅长送回去?

结果徐二虎就带着人把顾筝扔在一个据说有八路的村口,放了几声空枪,见灰扑扑的跨枪的人影来了,拔腿就跑。

这里驻着一个班的八路,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见几个人这么明目张胆的绑在村口,第一个印象就是——卧底!本来吗,有没事往村口扔人质的土匪么?还不是伪军异想天开,想冒充受害人混进革命队伍?

那位班长对敌经验丰富,防范意识也极强,于是之后几天,顾筝三人的待遇,一点没变。直到八路军打听到顾老爷子的千金被土匪绑了票,相貌年纪衣饰无一不合,才以礼相待,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们送到了支队司令部。

按说解释清楚,让那个班直接把他们送回去也就没事了,但是无奈这些支队干部整天在山沟里跟小鬼子捉迷藏,突然冷不丁冒出个金发碧眼的一个美国鬼子来,还会说中国话,不看都对不起自己。

按支队政委的话说,既然有个洋鬼子,就算的上是“外国友人”了,何况还有顾旅长的妹妹,能不隆重接待么?

于是一路上众人瞩目,个个目光灼灼,犹如不怀好意,把穿着洋装的顾筝和身为洋人的杨神父吓得不轻(许鸣倒是心满意足,他穿学生装,人们都看惯了),其实都是好奇看新鲜的。

但是一进支队司令部,三个人从晌午等到中午,被干在屋子里了。

这么说也不算准确,因为许鸣几乎是如鱼得水——屋里一角立着个书架,都是线装古书,许鸣自身学文,父祖两辈都开过当铺,对此研究颇深,两眼放光的就扑上去了,杨神父呢?不说别的,光听他给自己起得中文名字——“杨思齐”就知道了,这一位对中国古文化也有倾慕之感。

书架里颇有几本古书,许鸣鉴赏得头头是道,杨神父连连点头,看得出大有精神食粮代替物质食粮之势,而顾大小姐独自在一边忍饥挨饿。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八路,也是灰扑扑的一旧军装,手里捧着本线装书边看边走的进来了,听得许鸣几句议论,大有知己相逢之感,三个人凑在一起那边“好书啊”“好书啊”摇头晃脑的感叹,这边就把顾筝的火给勾上来了。

这算怎么回事啊?!

杨神父是自己老师不能发火,许鸣那个书呆子发火也没用,顾筝眼睛一转,就看中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白白净净的八路了。

顾筝看定一本封面古朴的旧书,翻了两页又合上,悄没声的给那个八路递了过去——“这个,是不是好书?”

那个八路接过来,脸刷的就红了,烫了手似的把书一丢,这才仔细的打量顾筝。

“你们是——”

什么书?按某些人的话说,是“妖精打架”,大名是春宫图。顾筝是学医的,看惯了人体结构,对这个自然有免疫力,但对这样纯洁正统没见过世面的土八路来说,威力不亚于日军的掷弹筒。

不过顾筝脸也红了,原来自己饿得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这么一定神顾筝才发现,眼前明明是个女孩子,哪能用这种招数啊!

“顾小姐?”那个八路窘得脸还红着,可是眼神晶亮笔直的看着自己,说出的话温和平稳,极有主人家的风范。

那样的神情语气,顾筝以前也听过一次。还是自己在北平随二哥一起参加一个舞会的时候,某位要员携姨太太出席,五姨太方值妙龄,风姿典雅,据说是书香门第,零落至此。在跳第三支舞的时候,突然众目睽睽之下,鞋跟折断,扑到了舞伴怀里,在场众人无不惊诧。五姨太的舞伴是个上尉军官,窘得不成样子,却见那位五姨太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裙,从从容容对那军官伸出手道:“张先生,对不起。”那位军官才反应过来,挽住五姨太手臂,二人小心镇定,退到一边。顾筝也吓了一跳,听到邻桌那位要员的太太冷笑一声,才恍然大悟。红颜薄命,明珠误投,虽然那女子的名字模样早已忘怀,但那时那个少女微红着脸,在尴尬中努力从容应对的样子却牢牢记了下来。此时这个八路,虽然模样还有些青涩,衣服也极简朴,但风度与那个五姨太比起来,毫不逊色。

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凌初。

之后,自然是误会冰释,盛宴款待,尽管席面之朴素与凌初之身份的对比也让三个人暗地里略有感叹,但顾筝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句——“顾小姐?”

席上支队的老红军殷政委向顾筝三人道歉,顾筝才知道,那些书比自己不过早到半天。

雍山支队三营二连打伏击之后,顺手抄了个汉奸的家,那汉奸还颇为风雅,家中藏了不少书,连长知道凌小司令爱书成癖,良莠不分一股脑全送过来了,就闹出了“春宫图”这样的笑话。

事后,殷政委把整个警备班的人都批评了一通——

“司令员会钻到书堆里,你们几个倒是提醒一声啊?难道你们就不饿?”

那几位,光看那个会说中国话的洋鬼子就看不够了,哪还想得起款待?何况凌司令不是和他们相谈甚欢么?再说八路军啃着树皮都能打仗的肠胃,论对饥饿的忍耐力顾大小姐和他们完全不是在同一级别上的。


于是,后来有人问起顾筝对八路的第一印象,就是“八路不好客”。

也对。被绑着走了几天的路,又饿了半天,这样的主人,怎么也称不上好客。

但是,这答案每每让人挠头。共产党极重宣传,以顾筝的身份和当时的国共合作的形势,怎么也不能冷冰冰的啊?

而凌初对人谈及此事的时候,每每惭愧万分,且为此事,从此立下了“公事之时不看一书”之誓,生生断送了自己“手不释卷”的美名。


本帖最后由 tlice 于 2006-11-28 15:44 编辑



我要打赏

打赏请先登录

粉丝排行

您目前的粉丝值是:-
排行是:-
打赏动态 更多
  • 还没有打赏记录
没有找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