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八章上 网暴/诗词/世俗爱情/孤野式爱情

作者:孤野的无性恋
更新时间:2023-01-25 00:25
点击:643
章节字数:9974

举报章节
选择正文字体:

本章避雷:

纯看百合线的读者们可以跳过第八章,不影响剧情。但想看知音的成长,想看知音如何反恋爱脑,想看知音如何坚决拒绝男网友的追求,如何不被男本位爱情洗脑,如何对理想矢志不渝,为何知音的灵魂爱人一定是阳春而不是任何一个男人,就不要错过这一章。


这是我16岁的真实经历,当那位网友哥哥爱上我时,我非常佩服16岁的自己对爱情可以有如此清晰理智的认知。


01 诗词·网络暴力


五年前,他们因诗而结缘。


知音喜欢写诗,从小学起就喜欢,那时的知音还不懂得如何写诗,只是写着玩儿。家里有一本《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品鉴》,是父亲曾经的老师赠予知音的。知音偶尔翻翻,学了几个词汇,胡编了几首看上去像诗的“诗”,可是发表在网上给人看时却受了挫。


那时,她上五年级,她以“11岁少女献诗一首”为标题,在百度贴吧里发表了她写的第一首诗。


游女子思念家乡


笳声圆魄唤寒空,冰心女子欲何依。


天生丽质居清楼,月尽天晓底不归。


坐居寒山闺断魂,安知不堪过家人。


徙倚苍山已落晖,杳杳七弦泠泠声。


引领天末浣女思,何时回家探亲人。


发表以后,她期待着网友的评论。那时的她,既自负又自卑。她觉得她这首诗写得很好,因为班上的同学们看了一定会啧啧称赞。因为这首诗里有许多字词都是同学们没学过的,比如“笳声”“圆魄”“欲何依”“徙倚”“落晖”“杳杳”“泠泠”,甚至有些字都不会读。但她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糟糕,因为她清楚这首诗是如何创作而成的。词藻堆砌罢了!提笔以前,她甚至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她翻着《唐诗三百首》,看着下面的注解。看到觉得能用得上的词就记录下来,然后再把这些词汇灌进句子里。这首诗写完以后,她才知道自己写了个什么内容,是一个离家在外的女子对家乡的思念。发在贴吧里后,她期待着评论,准确来说是期待着夸奖。


刚开始确实得到了一些好评:


“很有才华的,至少比我强上N倍。”


“楼主比我儿子还小,由衷钦佩。”


“你这么小就这么有文采了,不错!”


“11岁,传说中的神童呀,本人那时字还不识多少呢!”


“你的诗很不错,我十一岁的诗可比你差远了。你写的是乐府吗?不怎么押韵呀!”


更有甚者还夸她是第二个李清照,说中国未来的诗歌发展有希望了。


这些话如蜜似饯,知音的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但她还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有11岁,第一次写,确实不好,希望得到指点。接下来的评论便不再那么好听了。


“我也觉得小妹妹文采很好,但有没有觉得小妹妹的诗是一句句拼凑起来的。‘杳杳七弦泠泠声’中,若“杳杳”是AA式的,那么前一句也该是AA式。”


这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的问题,她的“诗”确实是拼凑而成。


“才11岁,居然写清楼女子?”有人对“清楼”提出了质疑。


知音回复道:“清楼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伎院,一个是指豪华的房子。我是取的后面这个意思。”这个词也是知音在《唐诗三百首》的注解下面看到的。


可是网友们还是抓着“清楼”二字不放,甚至质疑她的年龄。她不断解释自己真的只有11岁。


网友有好言相劝的。


“我不赞成11岁就写诗,就算写也要写符合你年龄的诗,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仲永!要多读书,多留心生活,不然就要‘伤’了。”


还有用诗劝诫的,这位网友特意标注了她比知音大三岁,诗曰:


问伊为何居清楼,萧风寒意袭归愁。


即是红尘风烟里,何必曼声弄寒空。


芙蓉人夸仙出水,豆蔻自喻才过人。


青阁尽言欲何依,待到迟暮唱蝶衣。


这些网友的发帖,无一不是在批评知音过于骄傲,劝诫知音虚心学习。可“为赋新词强说愁”“豆蔻自喻才过人”,让知音觉得自尊心受挫。她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她的自卑也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网友仅凭一首诗,就这样评判她呢?她为自己辩护,可越是辩护,网友的质疑声、批评声就越重。


有网友认为,11岁根本写不出这样的诗来,她的年龄是假的;也有网友不怀疑她的年龄,但觉得此诗是无病呻吟;还有网友指出这首诗根本不是她写的。


铺天盖地的谩骂充斥了整个评论区。


“果然不是她写的,11岁才读过几首诗,哪儿就能写诗了。”


“抄袭别人的诗,太不要脸了。”


“小小年纪,品德就这么坏了!”


“拿别人的诗骗点击率。”


知音气得直发抖,就算这诗是胡拼乱凑但也绝对没有照抄谁。


她毫不客气地回复了几条:


“点击率值几个钱!我不稀罕!”她确实不知道点击率有什么作用。


“我知道我写得很烂,我根本不会写诗,每个词都能从《唐诗三百首》里找到,但我没有抄袭谁!”


有网友给出了证据,是另外一个帖子的链接。她点进去看,确实有一首诗和她的一模一样。她看了看发帖的时间,很明显,是别人抄了她的诗。


她联系发帖人说:“对不起,您发在该帖子里的诗是我写的。您为什么不注明是转载呢?现在有人在质疑我,谢谢您帮我澄清一下。”


发帖人回复知音说:“我就是随手复制粘贴了一下,难道我发李白杜甫的诗我还要去问他们,我可以用你们的诗吗?”


那时候,知音还不懂版权问题,面对该发帖人的言论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她苦苦央求他去澄清一下,发帖人不耐烦地同意了。


澄清以后,知音回复道:“真相大白了,是别人借用了我的诗!所以那些质疑我写不出这首诗的人,是觉得我写得太好了?”


知音想得到网友的道歉,他们不该没看清楚发帖时间就来质疑她甚至辱骂她。可是,没有一人道歉,网友的评论越来越难看。


“就算楼主没抄袭,可我不觉得11岁写出这样的诗有什么了不起!”


知音回复道:“既然我写得烂,你们又为何质疑我的年龄?质疑我抄袭呢?正是因为我年龄小,所以才写得烂呀!”


网友回复道: “我们不过是提出一点质疑,可楼主的回复也太没教养了! 让生你的那个东西好好教育教育你!”


“咱们别管这小混蛋了,以后肯定是成不了气候!”


到底谁更没有教养?


……


后面的评论,越来越恶毒。网友恨不得扒了她的祖坟,把她挫骨扬灰,好像她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评论像一根根毒刺,晚上入睡时,就往她脑子里扎,扎得她泪流不止。她不过只是发了一首诗,年仅11岁,写得好也罢,写得不好也罢,那是罪吗?网友一味地指责,却无一人循循善诱。没有一个人告诉她诗该怎么写,没有人告诉她诗要有韵脚,没有人告诉她诗要有平仄,没有人告诉她诗要有起承转合,没有人告诉她诗要有意境。知音搁笔了……


02 以诗会友


好几年不再写诗,直到初二下学期。语文讲到《香菱学诗》这一课时,点燃了她写诗的兴致。她当时有个说得上话的朋友秦杏珍,也爱舞文弄墨。两人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胡拼乱凑了一首名为《秋心》的诗。诗名是知音取的,她说,“愁”字可以拆解为“秋心”二字,便以“秋心”为了题。


依依夜色寒,


飒飒影清阑。


惨淡蔫花零,


箫声箐探岚。


裙钗颦蹙抑,


碧玉泪衾帘。


怅绪思千日,


秋心肠断言。


两人在诗句的用词上虽然不考究,对诗词格律的要求也是一知半解,颔联颈联也不知要写成对偶句,但诗情倒符合两人的心性。她俩是全班最沉默的女孩,除了彼此为友,几乎没有别的朋友。


秦杏珍性格古怪,脾气不好,动不动就生气。唯有知音看到了她热爱文学,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的一面。知音常和她结伴同行。两人嘴上都不承认对方是朋友,但却心心相印,常常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音乐谈诗词。《秋心》是两人合作的唯一一首诗。诗完成后,两人欢喜地拿给了语文老师看。语文老师对诗词没有过多研究,见两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便赞赏了一番。知音的自信心受到了鼓舞,便又写了一些诗来,例如看了《西游记》,便写了一首《猴王赞》:


石破乾坤冥地震,


神猴入世鬼神惊。


摧得妖孽胆魂散,


如意相随手中情。


为取佛言行万里,


真言复咒性澄明。


猴王大义众生赞,


本性妙明觉有情。


知音身边并没有多少懂诗的人,知音能分享的人不多。经历过之前那场网络暴力,她纵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网上以诗会友。


上了高一,她终于找到了一位懂诗的老师。这位老师姓花,笔名为“花无眠”,号“南溪居士”,是年级的语文教研组长。知音班上的语文老师知道知音爱写诗,便让知音去拜访这位花老师。知音拿着自己刚写好的一首诗去求花老师指点。那时,父亲因公去了外地,中秋佳节也没能团圆,并且节日当天阴雨绵绵,知音便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中秋无月有感》:


冷夜婵娟不见颜,


月夕无月宿难眠。


姮娥苦诉寒宫冷,


玉兔甜思世下欢。


小女知椿何日在,


椿庭念女几时还。


心求世道家家聚,


共享天伦事事安。


此时知音对律诗的格律略懂一些了,知道颔联、颈联要写成两副对偶句。但知音不懂古韵,便压了新韵中的“八寒”韵。知音满怀期待地去见了花老师。


初见花老师,一股文人的儒雅气息迎面扑来。花老师留着鲁迅式的胡子,戴着一副眼镜,脸上带了几分笑意,说话的语气很温和。


他读了知音的诗,先是夸赞了知音的文采,然后有理有据地指出了诗里的不足。他说,首联中“月夕无月宿难眠”用了两个“月”字,重复了,表示中秋的词汇有许多,可更换一个;颔联中,“寒宫”和“世下”的对仗不够工整;尾联中,“心求事道家家聚”,这一句中的“世道”,用词不够准确,需要再斟酌。


听完花老师的建议,知音受益良多。花老师也为知音能有一颗“诗心”而欣喜,便问知音愿不愿意做“劲草文学社”的社长。“劲草文学社”是花老师创办的,上一任社长已经高三了,不便再继续担任。知音满心欢喜地答应了。知音认花老师做师父,希望可以继续得到花老师的指点。花老师也愿意收这个徒弟,并告诉知音在网上搜索“花无眠”,可以看到他写的诗。两人相谈甚欢。


知音周末一回家,便上网搜索“花无眠”,搜到了一个博客的链接,点击进入便来到了一个诗词园地。博客里有近四千条博文,每一条都是花老师创作的诗歌。知音浏览以后,舌桥不下。花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创作好几首诗,不只是数量上令人吃惊,每一首诗的遣词造句以知音的水平看来都妙不可言,简直是李杜在世。知音一首一首读着,竟翻到了一首与自己有关的诗。花老师在诗前写道:今天有幸,在学校认识了一位小诗友,相谈甚欢,故作此诗:


萍水一逢间,


相邀共笑谈。


逐梦吟诗句,


轻名断利言。


笔写千里志,


怀抱万家安。


天下纵横处,


翩翩美少年。


读完了这首诗,知音受宠若惊,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竟然也能被写成一首诗。再看看花老师别的诗,大都是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琐事。知音听见其他老师议论花老师,说他性格孤傲,不够合群。知音倒从花老师的诗句里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足够热爱生活,才能把生活写成诗。花老师不仅是把生活写成了诗,他还把生活过成了诗。他每首诗的后面都会标注写诗的地点,常出现这样两个地方,一个是“眠花阁”,一个是“食鼠斋”。知音猜想这两个地方应该是卧室和书房。能把卧室和书房取上如此雅致的名字,再平淡的生活也会如诗如画,丰富多彩了。 在博客里,还能看见花老师与“龙湖翁”“圣云君”等诗友互相赠诗,你赠一首七绝,我回一首五律,以诗会友,不亦乐乎!知音很羡慕花老师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吟诗作对,她希望自己也可以觅得知己两三。她虽叫俞知音,可偏偏最难遇知音。思忖再三,最终以新手求指点的语气,在贴吧里发了几首诗。


某次信息课上,知音登录了QQ,一个网名为“十七年蝉”的人给知音发送了好友申请。知音同意了,主动问对方的来意。对方说是读了知音的诗慕名而来。


“您好,敢问诗友如何称呼?”知音问。


“赤瑕侍郎。”


“您也爱读《红楼梦》呀?”知音猜测赤瑕侍郎的名字应该是来源于《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所居住的赤瑕宫。


“读了好几遍。那您怎么称呼?”


“我的网名是水宫仙子,出自‘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境’。张耒把莲花比喻成水中的仙子。我喜欢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希望自己作诗为人都能如此,所以用此作为网名。”


“甚好。”


“你也可以叫我紫兰。紫色象征高贵,兰花是花中君子。”


“很雅致。你肯定是女孩儿吧?敢问芳龄!”


“年方二八。”


“那我比你大,已是弱冠之年。”


“那我叫你哥哥吧。你是看了我哪首诗加的我?我发了好几首呢。”


同窗数载义比金,再聚省识共渡人。


厚谊随华埋冷世,浓情化雪落寒心。


而今又遇应怜物,此后休伤可叹魂。


莫使别离空恨惋,佳缘枉自作烟云。


“原来是这一首呀!我师父看了这首诗,好一顿修改,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首诗是知音写给秦杏珍的,初中毕业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一次知音偶遇初中班主任,顺便问起了秦杏珍的情况,回家后便作了这首诗。尽管秦杏珍脾气不好,毕业时两人也因闹别扭没能和解,但初中三年彼此为伴,她值得知音为她赋诗一首。


写完这首诗后,她先发在了网上,后来又给花老师指点。花老师指出:“首先要注意古今韵的分类略不相同,‘金心’为十三部,‘人魂云’为六部。其次要注意汉字古今平仄略有变化,如‘省识’古音为仄仄,而本句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最后要注意意象明确,表意明白。如‘随华’之华,指‘年华’,还是‘月华’,或是‘某花’;‘怜物’之‘物’也不具体。当然,可以有概括,但更应以具体的意象为基础。”


“怎么改的?”诗友问道。


同窗数载义当存,聚散偏伤共渡人。


厚谊随风惊冷月,浓情化雪恸芳魂。


而今又值分萍处,此后何能觅浪痕?


千古别离空怅叹,尘缘一缕似烟云。


“你师父确实改得不错,但我更喜欢你写的最后两句。”


“为什么呢?”


“说不上来,就觉得你写的尾联更入我心。”


“那哥哥有何诗作?”


“我写得不如你,不敢班门弄斧。”


“小妹都敢献丑,哥哥有什么不敢?咱们可是以诗会友,没有诗可不行哟!”


“下次吧,我再琢磨琢磨。”


“好,那我可等着看呢!”


两人继续闲聊了一通,交流了各自对诗歌的见解。知音很开心能够畅所欲言,这种畅快在花老师面前是没有的。花老师在诗词上的造诣是知音望尘莫及的,她不敢随意表达对诗歌的看法,怕显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在花老师面前,她只是一个虚心请教的学生。


03 孤野式爱情


第二次与诗友聊天是在一个周末,诗友并没有如约献诗,他说还在思索、酝酿、研究。知音说他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诗友没有献诗,知音倒是发了一首词。


“我写了一首词,这是我第一次写词,词牌名是《归梧谣》,又叫《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我发给你看看吧。”


“真荣幸,能拜读你的第一首词作。”


伤!


飒飒悲袭叹涕长。


真情意,


人却笑荒唐!


“不错,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冒昧问一下,你为什么而悲伤?”


“哎,烦心事多着呢!”知音说了说自己在学音乐上受到的种种挫折。


“原来你是学音乐的。没想到你不仅会写诗写词,还会弹琴唱歌,真是才女呀!”


“才女不敢当!我是空有一腔热情,学音乐也好,写诗词也好,不过是靠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罢了!我没什么天赋,但我足够热爱,因为艺术就是我的爱人。”


“爱人?”


“我的爱情,早已献给了我的艺术,就是唱歌。我从不认为只有男人女人之间的感情才叫爱情,我只称其为男女之情。我所谓的爱情,是纯精神主义的,可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艺术之间……我之所以认为人与艺术之间也可以是一种爱情,是因为我一直没明白一个问题。亲人之间有爱,为什么不叫爱情,叫亲情;朋友之间也有爱,为什么叫友情也不叫爱情;对祖国、对事业也有爱,为什么依旧不叫爱情?唯独男女之间的爱才叫爱情?我想,‘爱情’应该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大爱之情!男女之情有太多占有欲,而我认为,爱,就是让他(她)幸福,占有他(她),并不能让他(她)幸福呀!男女之情还包括了性,但性是人性中动物性的表现。我所谓的爱情,是纯精神的,不在于肉体。”


“是呀,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太狭隘了。‘爱情’的对象不一定非得是人,也可以是音乐,是诗歌,甚至是一个物体。可是你以后不结婚吗?”


“为什么人一定要结婚呢?有人说,人来到世上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这对人生的诠释太狭隘了。我觉得,人来到世上是寻找幸福的,有的人觉得寻找另一半是幸福,有的人觉得为祖国作贡献是幸福,我觉得献身艺术是幸福。我天天都在和我的艺术谈恋爱,每天都在热恋中!”


“那你是一个不婚族咯!”


“当然!”


“巧了,我也是!我觉得结婚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我不确定我会不会有爱的人,但是我一定不会结婚的。”


“真有缘,我也是这样想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先是因诗歌结缘,互相了解后又发现了我们都是不婚主义者。也许我们的交流多了,还会有更多共同话语。”


虽然诗友没有献诗,但他能理解知音不婚的想法并能赞同知音的“爱情论”,这让知音更觉得珍贵。


04 赤霄


寒假里,知音又一次和诗友聊天。这一次他们交换了彼此的真实姓名。听了诗友的真名后,知音突发奇想,效仿《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语气,问道:“哥哥表字是什么?”


“无字。”诗友回道。


“我送哥哥一字如何?哥哥的名字里有一个‘剑’字,我对剑了解不多,只知道汉高祖有一把名剑叫‘赤霄’。正巧,哥哥别号赤瑕侍郎,又姓肖。‘赤霄’二字最配哥哥。”


“谢谢妹妹赠字。”


“以后我就叫你赤霄兄啦!”


“那我叫你紫兰妹吧!”


寒假里,赤霄常主动找知音聊天,他们的话题从诗词转移到了别的兴趣爱好中。


知音向赤霄推荐自己当时最喜欢的音乐剧《歌剧魅影》。赤霄对音乐了解不多,对知音所说的歌剧、音乐剧、美声唱法等概念懵懵懂懂,但他依然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电影版的《歌剧魅影》。看完后,他说All I Ask Of You很好听,他单曲循环了很多次。这令知音非常高兴,她曾试图将这部音乐剧推荐给班上的英文老师,但英文老师却说他被里面的美声唱法吓到了,他无法欣赏,他认识的美国朋友都不听歌剧。知音怎么解释都没能让英文老师明白《歌剧魅影》不是歌剧而是音乐剧。她也曾将其中的经典唱段Think Of Me播放给班上的同学听,可同学们听后却是牛嚼牡丹,不为所动。赤霄是唯一一个看完了整部音乐剧,还被其中的唱段吸引的人。


交流了兴趣爱好,两人又谈了人生理想和人生经历。知音了解到赤霄身上有和自己相似的叛逆。


赤霄在高三那年放弃了高考。他热爱文学,喜欢文科,但是高二文理分科时,老师却以找工作方便为由劝他选了理科。选了理科以后,他没有任何兴致听课,常常在课上看文科书籍。他说,正是因为当时看了一些书,现在才有和知音聊天的资本。尽管他担任着物理课代表,但他却在一次物理考试中考了四分。他对理科不感兴趣,也知道自己考不任上何一所大学。他不想再听从大人的建议,于是放弃了高考。但,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家里是做工程机械买卖的,可以让他继承家业,但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从家里走出去,去别的城市看看,看看自己的理想到底在哪个方向。


随着交流次数增多,两人逐渐熟悉起来,说话方式也不像先前那样文绉绉的。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越来越随性自然。


知音还给赤霄发了几张自己的艺术照,是初中时拍的。艺术照总是漂亮的,知音想听几句赞扬便发给了赤霄。果不其然,赤霄好一顿称赞。其中一张知音最喜欢,照片上的她穿一身白色抹胸礼服坐在欧式沙发上,在幽暗神秘的灯光的照射下,既像女王一般雍容华贵又不失公主的娇俏可爱。赤霄看见这张照片竟口不择言说了句“可以嫁了”。这可把知音惹恼了,知音不爱听“嫁”字,她骂了赤霄一通,说以后再也不给他看任何照片。赤霄急得连连道歉,他没想到知音会动怒。知音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见赤霄诚意道歉,也就不往心里去了。


05 青春期的恋爱故事


寒假结束了,高一下学期的课开始了。知音就读的中学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中考失利,她连学校的普通班都没考上。爸爸帮她找了关系,让她读了实验班。她学理科实在吃力,尽管刚开始她努力听课,课后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可是数理化这几科只要一节课没听懂,往后就再也跟不上了。第一次月考,考了六百多分,在全班62名学生中,她排倒数18名。她本想以后再接再厉,可高中三年,她再也没有考过比这更好的成绩。期末考试,九门课,总分1050分,她只考了四百多分。


爸爸知道这个成绩非常生气。知音说她已经决定了要考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对文化分要求不高。爸爸认为知音在音乐上没有天赋,成不了气候,也绝对考不上音乐学院。知音没法儿,只能去求妈妈。妈妈也为知音的成绩发愁,怕她学了音乐后成绩会越来越差。但妈妈架不住她的倔脾气,便承诺下学期成绩有了起色,就帮她说服爸爸买钢琴,让她正式成为一名音乐生。知音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开学后,便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提高成绩。赤霄给她发短信她也没再及时回复。周末回家上qq时,她一看见赤霄上线便点了隐身,她知道如果赤霄看见她在,肯定会找她聊天,一聊就收不住。


一次赤霄终于按捺不住了,主动问:“为什么我一上线你就下了。”


“我马上要考试了,我不想影响学习,你知道我成绩不好,再考砸了,我爸妈肯定会生气。”


“你可以不去考试呀!有点个性嘛!”赤霄竟回了这样一句极度幼稚的话。


“个性?不去考试就叫个性?我要是考不好,我爸妈就不会给我买钢琴,学不了钢琴我还怎么参加艺考!我最近要准备考试,你没事儿少找我。”


知音打出最后这句话时,并没有字斟句酌,她只是在陈述一个需求。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赤霄看到这句话后,失落地发了一句“不打扰你了”便退出了qq。


往后的十天半月,赤霄确实没有打扰过知音。知音用心学习,第一次月考比上学期期末进步了八十多分,她也如愿以偿获得了钢琴。她主动向赤霄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赤霄向知音道了歉,说这段时间一直在反省。知音本就没往心里去,两人又像以往一样聊天。知音有开心的事或不开心的事都会和赤霄分享。


成为音乐生以后,自习课都用在了练琴上,作业只能早上早起做。知音决定每天五点起来做,可是闹钟响了以后,总会关掉继续睡。她把这个苦恼告诉了赤霄,于是赤霄每天早上五点发短信叫她起床。为了让她清醒,每天的短信内容都是他特意找来的搞笑段子。这件事持续了半个月便在知音室友的抗议下停止了。早上的短信声不仅叫醒了知音,还惊扰了知音的室友们。


室友们问知音每天早上叫她的人是谁,知音说起了赤霄的事。室友们都认为赤霄和知音之间很暧昧。知音没想那么多,她把赤霄当朋友,她需要一个能理解她的朋友。流水虽无情,可落花是否有意?知音也想知道。


她试探性地问了问赤霄,他为什么关心她。赤霄说因为她是妹妹。知音又问赤霄,他打算关心她多久。赤霄的回答让知音有种说不出的别扭,赤霄说:“直到你嫁人为止。”


知音反复强调过自己不会结婚,赤霄说这话到底什么用意?她和室友探讨了一翻,室友们一致认为赤霄是喜欢知音,并劝知音小心,网络恋爱不可靠,可别越陷越深。


知音不屑地说,她对赤霄可没那个意思。室友们不信,都认为知音一定也喜欢赤霄。在室友们看来,赤霄是一个诱骗无知少女的情场高手,知音正一步一步走进他设计的罗网中。知音不解,他们连面都没见过,赤霄能欺骗她什么?室友也说不清楚,只劝知音别太天真。


知音相信赤霄是真心和她做朋友的。她把室友对赤霄的怀疑告诉了赤霄。赤霄发了一串“哈哈”,然后说他想来重庆看看知音。知音很惊讶。赤霄说,他本就想到处去看看,原计划去四川,但既然认识了知音,不如就去重庆走走。知音对他要来的事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拒绝。知音把这件事告诉了室友,室友都一致认为他不会来。知音也倾向于这个看法。


赤霄计划在四月中旬到重庆来,离他到来还有二十来天。这段时间,赤霄几乎每晚都会找知音聊天。他们早已交换了电话号码,但只发手机短信,从未给对方打过电话,从未听过对方的声音。室友们对赤霄很是好奇,问知音赤霄长得帅吗。赤霄只给知音发过一张照片,相貌平平。她把照片给室友们看,有人说长得很老实,有人说长得很猥琐,有人说他发的可能是假照片。知音说,等他来了就知道真假了。离五月中旬越近,室友们越认为赤霄不会来,赤霄是个骗子,网络里没有真心。知音最先也觉得他不会来,但随着每晚的聊天,她有很强烈的预感赤霄会来。为此,她和室友打了一个赌。


五月中旬到了,赤霄告诉知音他坐上了从天津到重庆的火车。知音向室友宣布自己赌赢了,但室友却提醒知音,赤霄可能是坏人,如果真见面了,知音可能有危险。知音说,就以她和赤霄近半年的交谈内容便足以证明赤霄不是坏人,骗子、坏人会和你聊诗词歌赋、人生理想吗?室友们认定知音被赤霄洗脑了。


就在知音的室友们对赤霄产生怀疑时,赤霄也忐忑不安地坐上了去重庆的火车。他不过是一个才二十出头,涉世未深的大男孩。临走时,他向家人告别说想去别的城市看看,找一找人生方向。坐在火车上,他想,为了见一个网友而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真的理智吗?也许去了根本见不到人。


他在火车上给知音发短信,告诉她,他经过了哪些城市。知音的心情和赤霄一样,既期待又害怕,防人之心不可无,谁知见到的会是怎样的人。理性告诉他俩要有戒备之心,感性驱使着他俩相信着对方。


赤霄到了重庆,知音告诉他,从重庆到她所在的宁安县大概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大巴。知音去重庆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印象中大概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当赤霄在大巴上看完了两部电影却依旧没到时,他有些心虚了,被骗了吗?


赤霄到来的前一天晚上,知音和室友计划着见面的事。知音只有中午可以出去和赤霄见面,但一个人去见网友不太安全,便带上了睡在上铺的室友。赤霄来重庆已经是事实了,室友们不像先前那样猜疑。薛珂也是知音的室友,她一直认为知音和赤霄在网恋,所以提议大家帮知音打扮打扮,让知音美美地去约会。知音连忙摇着头,咬定她和赤霄只是纯粹的友谊。


此章未完,中篇继续,看知音的清醒理智!



我要打赏

打赏请先登录

粉丝排行

您目前的粉丝值是:-
排行是:-
打赏动态 更多
  • 还没有打赏记录
yuugure-yuu
yuugure-yuu 在 2023/11/09 18:13 发表
精华 长评

标题:长评

至此为止,这篇小说的安排真是强绝了,巧妙又精致。这章是我感想最多的一章,如果要一一写下,那就是和本章篇幅差不多的超长评,所以只谈最想说的了。
我认识的一位女性作者朋友,她的小说章节经常让我有写那样的超长评的大量感想,她的众多观点和知音实在太一致了,她和我的相处模式也和文中的知音与赤霄部分相似(我是男性)。与文中一样,我也是她的理解者,也与她分享了许多一些自己深入的想法和理解;她日常向我,分享或者说倾诉,自己的点点滴滴经历与想法;当她觉得我说得不对时,从不会犹豫直接地反对,包括寻求我真诚的反思。这些都和文中特别相似,所以两相对比之下,我对知音和赤霄的关系也有一些看法。
一是知音与赤霄是如此深入交流的关系,但知音记住并叙述的所有事似乎都是她先说了什么,他的应和而没有反对;知音只说她“需要一个能理解她的朋友”,“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都会和他分享”,对方呢?知音的行为带给对方的压力是否过于沉重、是否令对方处于本应只作为(高中生)朋友来说从交流、占用时间到表达真实想法方面的不平等地位,而知音却浑然不觉?可以说,我正是因为没有精力应对我的那位朋友的倾诉以及与之继续交往的负担而与她道别,暂停了朋友交往(有过其他应对办法,这个复杂过程不在此讨论)。而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赤霄的除了空闲之外明显很可能掺杂理解者与朋友以外的别有想法。
二是文中写到双方的争执都是知音发起、对方真诚反复道歉、最后知音就此原谅结束,过程中赤霄所“犯下”的只是诉说真实想法时没摸准对方心理边界的“错”,像赤霄那样被指责时常见一般人有时因认为对方也惹恼了自己而不单纯认错,发生争吵。而赤霄大概面临了被绝交的巨大恐惧,为此仿佛不厌其烦地每次都反复真诚反思。文中来看恐怕根本没有赤霄不第一时间认错的例外。这是不寻常的。如前所述,我与那位女性朋友相处时也类似如此,每次我都不会与她争吵只是因为我(和她)超乎寻常的理性和逻辑能力,使我能认识到并描述自己细微的冒犯,真诚地反思并表达出来,也重新表达想法,使对方理解。而对赤霄来说,知音眼里他的一次次真诚反思极大可能包含了一次次不完全理解下毫不犹豫的忍让,而知音对这种友谊范畴内的不平等和对方的想法并无所觉。每次事件的结尾并没有自己也表达反思,而是“原谅对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对方成为自首的犯错者。
以上两点不禁令人怀疑,知音是否足够关心对方的想法和感情,是否只关心自我感受了些。本章中知音冷静地叙述自己视角下的经历而不带评论,我感觉知音比较全面地叙述了自己的印象,如果真如此那么她恐怕确实存在那样的问题。我没想过作者是否本意表达如此,这里的想法只是基于文本中心注主义,对文本中虚拟人物叙述内容的想法。
另外,上一章结尾提到的“男性的爱情的虚伪”的说法归类不对,前面应加个“传统的”修饰。作者叙述的女性经历对我来说是有些新鲜的,但作者可能也缺少对男性社会的认知,不论是我与文中经历的比较还是东亚实证研究都表明男性成长时拥有平均来说比女性很大的与他人不同的自由,异类行为有更小的同侪压力。因此,观念开放的人可能也相对较多,绝无法一概而论。阳春有“钢琴是最忠诚的伴侣,它不像人那么虚伪……”的想法,而男性为主体的程序员中也有“计算机程序是唯一绝对理性不会骗你的对象,只要你逻辑上搞对了就一定能运行,错了就不行”的类似想法(物理里同理有),而且甚至能得到很多人的信奉,有可能和知音和阳春的想法在艺术学院里相比比例上还要更受欢迎。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大家都是人,根本上的价值比较相似,不论男女,只是因认知不同寄托在不同的自我认定的“美好”上。

显示第1-1篇,共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