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七)宋国

作者:LordChinese
更新时间:2024-02-09 22:07
点击:472
章节字数:3209

举报章节
选择正文字体:

(十七)宋国


开春时分,我们从行商那里听到了中原的消息:


三年前,宋、蒙结为同盟,南北夹击,攻打金国。


靖康以来,宋金之间血仇连年,女真人行凶之处,不仅有我的故乡。


百余年来,宋国北方的大片领土因金军入侵接连失陷,无数人民遭到屠杀。


所当窝阔台的使节来到临安时,宋国自然答应了结盟的请求。


这是铁木真在死前定下的计策。


他说,汉人是金国的世仇,十分富有,可以借助。


而宋国似乎也想依靠蒙古威势,报仇雪耻。


两个国家相互利用,结成联军,一同杀向金国的南京汴梁。


那里也是宋国的旧都,耻辱的象征。


金军土崩瓦解,最后的据点汝阳也被宋、蒙攻陷,女真末帝死于乱军。


金国既亡,宋蒙分据南北。


不出所料,这苟且的盟约随之告终。


宋国端平元年,蒙古国窝阔台汗六年,两国兵戎相见。


宋以蒙古未将中原归还为由,大军北伐,相继攻占洛阳、汴梁。


宋军远道而来,看似只是疲惫之师。


故而蒙军立刻调兵遣将,试图围而歼之。


他们以为南人生性软弱,铁骑突击,必然可破。


不料宋人早有准备。


统帅孟珙将敌军引至洛阳城下,以新制地雷、火铳将蒙军骑兵打得大败。


蒙古战马受到惊吓,四处奔逃。


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宋军趁势杀出,先以长矛御敌,复以铳、弩扫射。


鏖战多日,从陕州出发的蒙骑五万几乎全军覆没。


宋国随即增兵三十万,收复中原河南,威震八面,号称“端平建武”。


随即,大战四起。


宋将杜杲[注1]兵出两淮;曹友闻[注2]由川入陕;孟珙[注3]以主将之职,坐镇中原。


两军在关中、山东不断交战,宋人胜多败少。


情形如此,我等皆以为赵氏将要迎来中兴。


然而当下,南国印玺并不掌握在赵家手中。


据商人言,皇帝赵昀[注4]只有空空的玉座。


南国权柄,实则操于吴国公杨穹之手。


后者往事,鲜为人知。


待人们有所耳闻,此人便已因率军诛杀奸相史弥远[注5]而名噪一时。


皇子赵竑[注6]由此人拥立为帝,也投桃报李,封爵授官,委以重任。


随后十年,暗斗明争、殿廷喋血,此人不断排除异己,培植自身,终至位极人臣。


传说,他施政如曹孟德,行军若李二郎[注7]。


此人文武兼治,重利轻名,广集才俊,不问家出。


此人气力超群,智勇兼备,提戈仗节,身先士卒。


至此朝堂内外,结为一党;赵氏权柄,俱入其手。


宝庆九年,皇帝赵竑突然驾崩。


杨穹复又拥立皇子赵昀为帝,建号“端平”。


奉新帝圣旨,吴国公开府襄阳,执掌天下兵马、大政纲要。


三军仰其号、令,六部奉其教、训。


听闻,他胸怀恢复之志,仰慕宗、岳[注8],自比祖逖[注9]。


每与幕僚议论北民所遭暴行,他都伥然落泪,顿足握拳。


他定下与金、蒙开战的策略,潜藏累年,只待时机。


十年间,宋人收罗南北匠人,重金礼聘,工坊连城。


回回炮、突火枪、铜火铳、猛火柜;


震天雷、蒺藜球、铁嘴鹞、毒烟球。


闻或未闻,无所不包。


各式火器,尤其出众,守能万全,攻则破敌。


宋人甚至为此编定新的军阵,各般军器,分列其位,轮番接战,进退有序。


吴府诸将自领其军,日夜操练,时刻戒备,探马细作,穿梭北土。


十年光阴,十年积蓄,弱宋渐有汉唐气息。


如此这般,才能有洛、汴捷报、端平之功。


得杨氏感召,北方汉人纷纷起义,山东一带结寨无数。


又因吴公一视同仁,早前被蒙古征服的各部族人也纷纷动摇。


党项、契丹、乃蛮、突厥,乃至女真,都加入了北上的宋军。


杨穹以英雄之名誉满四境,以至西陲小城都能听到此人名号。


蒙人视之祝融,汉人遵为天神。


也因为他的牵制,此间得以暂保无事。


可惜好事总难持久。


三月,曹友闻军突入子午峪,一举袭破长安。


蒙军连失数地,商、乾、凤、陇、秦,陕西数州[注10]相继光复。


但窝阔台自漠北、平夏[注11]调集数万军兵,于龙桥镇[注12]宋军前锋稍挫。


蒙人稳住阵脚,多面并进,势同围攻。


为免孤军深入,谨慎如曹将军当即下令收兵,固守渭南以待援军。


连番血战,宋军损耗颇多;占据地利,蒙人始得喘息。


关中的战线,渐渐陷于胶着。


探子将消息带来摊粮城,传入飞雪耳中。


嗅到腥味的豺狗就要来啦。


她如是说。


(未完待续)


=================================================


(注1):南宋抗蒙名将,文人。其人专精于理学,能文能武,曾多次在镇守淮南期间大败金军和蒙古人,广泛修筑炮楼,擅用火炮作战,连传捷报二十七次,使蒙军无法在东路南下。在本作设定中,杜皋时任权刑部尚书、淮西制置使兼转运使,作为京东东、西二路制置使赵葵的副手担任东路宋军的前锋,进兵济南,徐图渡河北上。


(注2): 南宋名将,抗蒙英雄,北宋开国功臣曹彬十二世孙。在历史上曾先后镇守甘南、川北多处要隘,在天水、仙人关等地多次大败蒙军,阻挡其侵入巴蜀。后于端平三年(1236)在鸡冠隘率孤军血战蒙古大军,连破蒙古营寨数十座,但因蒙古汉军将领汪世显率领蒙方援军赶到战场,曹部陷入重围。曹友闻杀坐骑以誓与部下共生死,最终战死,全军阵亡。曹友闻死后,蒙军在川北再无敌手,遂长驱直入,成都等二十余州府相继失陷,四川几乎不守。在本作时间线中,曹友闻时任四川制置使,为西路宋军统帅,其军事生涯与历史相比已经发生众多变化。


(注3):南宋后期名将、军事家,先后官拜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等职,受封汉东郡开国公,其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均为岳飞部将,父亲孟宗政曾参加过韩侂胄时期的“开禧北伐”,孟珙属于典型的将门虎子。历史上,孟珙曾屡次在对金、对蒙作战中大败敌军,镇守襄、樊、枣阳一带时战功卓著,在马镫山决战中彻底歼灭金军将领武仙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宋蒙结盟攻金后,孟珙受命领兵北上与蒙军合作,因其武力卓绝,备受蒙军元帅塔察儿的敬重,两人结为义兄弟;在蔡州攻城战中,孟珙又亲自率军冲锋攻城,并飞剑斩断金军钩镰枪,救下险些被金人擒获的蒙古汉军万户张柔。战后孟珙令精锐骑士护送宋廷使者北上,抵达洛阳并祭拜北宋诸帝陵寝。端平年间,宋蒙开战后,孟珙继续镇守湖北一带,反复祭拜塔察儿等蒙古将帅指挥的蒙军,成功反攻荆襄;又入川支援因曹友闻战死后不断溃退的西路宋军,在四川成功建立起足以抵挡蒙军的防御体系。蒙古窝阔台汗死后,北虏内乱,蒙古委任的河南行省长官范用吉向孟珙请求归附,孟珙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接应并伺机北上收复失地,然而宋理宗早已对孟珙多有猜忌,认为其功高震主,因此拒绝了孟珙接纳降人和北伐的请求。孟珙因此心灰意冷,叹息无法完成自己三十年收拾中原的志向,之后久病不起,于同年(1246)病逝于江陵,年仅五十二岁。孟珙一生从军,屡镇京湖、四川,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南宋在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的防御,是南宋历史上继岳飞、韩世忠、毕再遇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军事家。按照本作时间线,孟珙时任京西、荆湖、两淮、京东、四川等路制置大使,作为杨穹在前线的代理人统一指挥整条北伐战线上的宋军,并作为主帅亲自作镇开封,领导中路军抗击黄河北岸的蒙军。


(注4): 历史上的宋理宗,无能之辈,在本作中于族兄宋昭宗驾崩后被杨穹立为傀儡。


(注5):历史上的南宋权臣、奸臣,杀死曾经的权臣韩侂胄并取代之,勾结金人,屈膝逢迎,摆布理宗,专制朝政。


(注6):历史上的南宋济王,北宋秦王赵德芳(传说中的八贤王)九世孙,宋宁宗赵扩的养子,原本的皇位继承人。在真实的历史中被奸臣史弥远陷害,失去皇位,不久便被害死;而在本作设定中,赵竑在宁宗驾崩后为邹正、杨穹等人率兵护卫入宫,得以顺利除掉史弥远并继承大统。他也因此成为本作时间线中的宋昭宗(在位时间约为1224-1233),是邹正、杨穹二人上升的主要阶梯。


(注7): 指李世民。


(注8): 前指北宋抗金名将宗泽,后者则是岳飞。


(注9): 两晋名将,以驱除胡虏、光复中原为己任。


(注10): 以上各州皆在现时陕西、甘肃境内,当时属于北宋时期的秦凤路、永兴军路,金国占据时划归凤翔路、京兆府路。


(注11):位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建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重要军事要塞、北宋对西夏作战的主要军事重镇。


(注12):金国所置,位于耀州三原县南部,今为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县城所在地。


LC:自本章节开始进入架空历史阶段。南宋阵营中的两位主要角色之一为魂穿穿越者。但本估计基本不涉及穿越活动,只是尽量展现因该角色的活动而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特此说明。


我要打赏

打赏请先登录

粉丝排行

您目前的粉丝值是:-
排行是:-
打赏动态 更多
  • 还没有打赏记录
没有找到数据。